中國港能(00931)與上海麟祥、綠地金創及貴州綠金就合作探索綠色金融與碳市場的深度融合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时间:2025-05-13 22:41:15
中国港能
中國港能(00931)發布公告,公司與上海麟祥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麟祥)、綠地金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綠地金創)及貴州省綠金低碳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貴州綠金)就共同合作探索綠色金融與碳市場的深度融合,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框架協議目標爲持續完善“綠色建築+碳信用+綠色金融”轉型發展模式,加速集聚建築碳信用合作生態,着力擴大建築碳信用的開發、交易、消納規模和影響力,爲行業低碳轉型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
框架協議的具體關鍵細節詳列如下:
(1) 貴州綠金將集團和上海麟祥接納爲低碳交易中心服務商會員,認可集團和上海麟祥作爲“建築碳信用投資+投行服務商”的定位。貴州綠金會優先向客戶推薦集團和╱或上海麟祥提供的建築碳信用開發、投資、消納等服務。
(2) 集團和上海麟祥採用預先買斷建築碳信用未來收益和聯合開發兩種方式,迅速形成建築碳信用資産規模,力爭2025年內實現100萬噸建築碳信用挂牌量、200萬噸儲備開發量的市場規模。貴州綠金會配合集團和上海麟祥做好相應的注冊登記工作。
(3) 協議各方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拓展建築碳信用消納應用場景,包括且不限于活動碳中和、碳中和建築、零碳工廠、零碳園區等,從而擴大建築碳信用的交易量,努力實現年交易量達到50萬噸。
(4) 協議各方發揮各自優勢,圍繞建築碳信用資産,爲建築碳信用業主提供綠色融資、(RWA)(現實世界資産代幣化)開發等業務,拓展國內綠色金融、數字金融業務。
(5) 集團和上海麟祥拓展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的建築碳信用市場,將中國建築碳信用打造成爲港澳兩地活動碳中和、建築碳中和的主要碳信用産品,並吸引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的投資機構進入建築碳信用市場。計劃2025年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完成建築碳信用消納應用的示範項目案例。
(6) 拓展一帶一路市場,參考巴黎協定相關規定,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一帶一路經濟較發達地區開發、推廣與中國建築碳信用同樣邏輯的當地建築碳信用産品。集團發揮作爲香港上市公司及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吸引國際資本關注上述區域的建築碳信用資産的開發。
(7) 協議各方分享自身行業經驗,結合相關行業節能降碳技術、政策,不斷合作新的碳信用方法學,根據新的方法學開發更具備資産體量的碳信用産品,並在貴州綠金的交易中心注冊登記和交易。
(8) 協議各方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通過建築碳信用宣介會方式,開展建築碳信用開發集中簽約、産品發布、金融機構簽約及核證機構簽約。
集團主要從事天然氣業務及新能源業務。集團在新能源業務方面依據獨有的多項專利和自主研發的“IDH智慧供熱”與“ICE智慧綜合能源”核心平台系統技術,及分戶式熱平衡、高效蓄能儲能等多種先進能源利用技術,推動現代能源體系建設,業務分布包括工業園區綜合智慧供能(包括但不限于供冷供熱供蒸汽等)、樓宇大廈綜合體智慧供冷供熱、北方居民小區智慧供暖、建築能效智慧管理、蓄能儲能、工業動力、電力運營、能碳交易等9大能源服務業務。
爲符合《巴黎協定》要求全球溫升控制在1.5ºC以內,中國承諾推動低碳轉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所以推出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爲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人民銀行初步確立了“叁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思路,以適應國家産業結構、能源結構、投融資結構和人民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深刻變化。
綠色金融在政府政策引導與市場創新中不斷深化,服務“雙碳”目標的能力進一步提升,並繼續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人民幣33.77萬億元,同比增長35.1%,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5.9個百分點。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爲人民幣11.21萬億元和人民幣11.34萬億元,合計佔綠色貸款的 66.8%。
董事會相信透過與各大公司簽定框架協議,可以進一步透過集團本身在能碳交易業務的經驗,進一步推進新能源業務,發展有關建築碳信用的相關業務,幫助增加集團的融資渠道,並透過新增的客戶網絡,加快集團在相關業務的發展。
免责声明:本资讯不构成建议或操作邀约,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