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電動車業務成新引擎 通用汽車(GM.US)Q4業績超市場預期

時間2025-01-28 20:34:24

通用汽車

福特汽車

下載霸財智贏APP,買賣點即市預警,炒家心水交流 >>

美國傳統汽車巨頭通用汽車(GM.US)第四季度的營收和利潤均超出華爾街預期,同時預計2025年將繼續保持強勁業績增速。盡管行業銷售額增速放緩、中國業務重組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任期帶來的地緣政治和關稅監管不確定性增加,這家底特律汽車制造商仍相信其能夠在2025年取得穩健業績表現。

通用汽車的2025年財務指引區間包括:歸屬于股東的淨利潤爲112億至125億美元,或每股收益11至12美元;調整後EBIT爲137億至157億美元,或調整後每股收益11至12美元;調整後的汽車業務自由現金流在110億至130億美元之間。通用汽車的2025年財務指引符合華爾街分析師基本預測。

最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師們此前預計調整後EBIT約爲140億美元,通用汽車最新業績可謂超出基本預期,相比之下,通用汽車2024年的調整後EBIT爲149億美元,或調整後每股收益10.60美元,歸屬于股東的淨利潤爲60億美元,或每股收益6.37美元。通用汽車表示,調整後的財報數據以及140億美元的調整後汽車業務自由現金流均創下了公司紀錄。

通用汽車首席財務官保羅·雅各布森(Paul Jacobson)表示,公司的2025年指引並未考慮任何潛在的美國政府監管變化,例如車輛進口關稅或稅改改革。

第四季度的核心業績表現方面,調整後每股收益爲1.92美元,高于華爾街預期的1.89美元;總營收大約477億美元,高于華爾街預期的439.3億美元。

雅各布森表示,該公司2024年的表現“非常出色”,並指出其電動車和傳統內燃機業務均實現顯著增長。

通用汽車2024年全年的淨利潤受到第四季度約30億美元虧損的影響。去年最後叁個月的淨利潤指標包括50億美元的特殊費用,例如與中國業務相關的40億美元非現金重組費用,以及停止資助其Cruise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相關的5億美元費用。

此外,通用汽車去年的全年營收增至1874.4億美元,較2023年實現增長9.1%。

區域表現

通用汽車的北美地區業務繼續延續多年來的趨勢,成爲公司盈利的主要驅動力。其北美市場調整後EBIT同比增長18.1%,達到145.3億美元,調整後利潤率爲9.2%。該公司的國際業務(比如韓國、巴西和中東)去年的調整後EBIT爲3.03億美元,較2023年下降75%。

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Mary Barra)在致股東的信中表示:“在中國市場,我們在重組成本之前的第四季度實現了正權益利潤,我們正在與合作夥伴采取措施以進一步改善。”雅各布森重申,該公司預計在不向中國市場注入更多美國資本的情況下完成業務重組。

電動車業務

除了財務業績外,通用汽車表示,預計將繼續推出新産品以推動其銷售額和盈利。這其中主要包括電動車業務,該公司表示,第四季度電動車在生産基礎上實現了目標盈利能力。

通用汽車預計,基于約30萬輛電動車的批發量,2025年其電動車業務的利潤將比2024年改善20億至40億美元。這將比2024年的18.9萬輛增長約59%——略低于此前宣布的20萬輛目標,因爲該公司試圖在年底前降低庫存。

雅各布森表示:“我們認爲可以增加電動車的整體需求。我們將繼續觀察2025年電動車的配置情況,但30萬輛是基于20億至40億美元利潤改善的低端假設。”

通用汽車表示,預計規模效應、固定成本吸收以及持續降低電池和車輛成本的措施將推動明年電動車業務的盈利改善。

雅各布森表示,2025年通用汽車將繼續尋找機會爲股東創造價值,並償還公司汽車債務,包括今年到期的17.5億美元債務。他表示,公司在12月提前償還了7.5億美元債務,並完成了股票回購,將流通股數量減少至10億股以下。

對于整個美國行業,雅各布森表示,通用汽車預計今年的新車銷量將與去年持平,超過1600萬輛。這家底特律汽車制造商預計,已經從近年來創紀錄高位回落的車輛價格將下降1%至1.5%。

監管不確定性

博拉在致股東的信中指出,當前“貿易、稅收和環境法規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該公司的業務。

她表示,公司一直在“積極與國會和政府溝通”,強調美國制造業和“美國在先進汽車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的重要性。

博拉表示:“很明顯,我們有很多共同點,我們感謝這種對話。”她在特朗普就職前曾與其交談。博拉補充道:“無論在這些方面發生什麽,我們都有廣泛而深入的內燃機車和電動車産品組合,兩者都在增加市場份額,我們將靈活應對並盡可能高效地執行。”

特朗普近期討論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征收25%的關稅,這可能會影響進口到美國的車輛。大多數全球主要汽車制造商在美國設有工廠,但它們仍然嚴重依賴從其他國家(包括墨西哥)進口以滿足美國消費者的需求。

免責聲明:本資訊不構成建議或操作邀約,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