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14 22:16:40
美股異動 | Q4業績超預期 愛彼迎(ABNB.US)大漲超14%
周五,愛彼迎(ABNB.US)大漲超14%,報161美元。消息面上,該公司公布第四季度業績,營收同比增長12%至24.8億美元,市場預期爲24.3億美元;淨利潤4.61億美元,而去年同期虧損3.49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利0.73美元,市場預期爲0.59美元。另外,據《紐約時報》,愛彼迎聯合創始人JoeGebbia將加入馬斯克領導的美國政府效率部。
- 2025-02-14 22:15:00
業績指引疲軟、大股東巴菲特抛售 DaVita(DVA.US)盤前走低
APP注意到,DaVita(DVA.US)周五在盤前繼續走低,因大股東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RK.A.US)(BRK.B.US)的內部出售加劇了該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業績中發布的2025年展望所導致的抛售。截至發稿,DaVita盤前跌9.3%,報160.59美元。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周四公布的文件,伯克希爾哈撒韋已以每股156.01美元的價格出售了203091股該透析服務提供商的股票。周二的這筆交易價值約爲3170萬美元,持有DaVita10%或以上股份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將其在該公司的股份削減了約1%。DaVita在周四盤後交易中大幅下跌,此前該公司將2025年調整後收益預期設定爲每股10.20美元至11.30美元,低于普遍預期的每股11.44美元。財報還顯示,DaVita四季度營收32.947億美元,預期值爲32.66億美元;每股收益爲2.24美元,預期值爲2.14美元。
- 2025-02-14 22:06:08
花旗直搖頭:英特爾(INTC.US)攜手台積電(TSM.US)合資建廠“行不通”
美國老牌芯片制造商英特爾(INTC.US)股價在過去五個交易日內上漲了近25%,部分原因是有市場傳聞顯示這家芯片制造巨頭可能將與該巨頭在芯片制造領域最強競爭對手台積電(TSM.US)達成在美國共同建造合資芯片廠的重要合作。不過,花旗不看好這一合作,並給出了叁個理由。北美以及東亞芯片供應鏈市場上有傳言稱,由于英特爾代工業務持續大幅虧損可能使得英特爾瀕臨流動性危機,美國政府可能將推動英特爾和台灣芯片代工巨頭台積電成立合資企業。市場消息顯示,英特爾的芯片代工廠可能會在台積電的參與之下被整合成一家新的合資芯片制造工廠,由台積電和英特爾共同擁有,由台積電主要負責技術運營,台積電有可能派遣工程師前往該芯片制造廠,監督2nm和3nm最尖端制程芯片的流片與正式制造,利用其專業知識確保該工廠的成功以及英特爾未來制造項目的可行性。這一消息對于英特爾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近幾個季度以來,英特爾在芯片制程技術上面臨瓶頸,使得英特爾自家的3nmAIPC端芯片不得不尋找台積電進行代工。有着“芯片代工之王”稱號的台積電則在全球芯片代工領域,尤其是5nm及以下最尖端芯片制程領域處于絕對的領先地位,以一己之力卡着“AI芯片霸主”英偉達的Blackwell産能脖子。因此,如果台積電與英特爾如市場傳言的那樣成立合資企業,將大幅擡升英特爾長期疲軟的估值,有助于英特爾徹底脫離經營困境,同時也有助于大幅推動特朗普政府主導的“芯片制造回流美國”雄心壯志。來自Baird分析師TristanGerra聲稱,雖然該傳言目前還沒有得到任何官方渠道的證實,而且這個項目即使是真的,雙方合資建設的芯片基礎設施可能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工。盡管由于地緣政治問題,這樣的交易可能在華盛頓特區被特朗普以及副總統萬斯的團隊頻繁討論,但華爾街金融巨頭花旗在一份最新研報中表示,雙方在美國的這一合作完全“行不通”,並列舉了叁個關鍵原因。“首先,英特爾員工將不得不服從台積電員工的指示和調配,對于英特爾既有的工作範式來說可謂大變革,意味着經營層面的額外成本。”來自花旗的半導體行業分析師ChristopherDanely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其次,英特爾和台積電的芯片制造工藝以及制程生態系統和方法完全不同,因此英特爾員工們將不得不學習完全不同的芯片制造方式,並且大規模購置台積電所需的定制化半導體設備,對于台積電和英特爾來說都是一筆無比龐大的額外支出。”據悉,在1月份的台積電業績電話會議上,台積電管理層預計2025年全年的整體營收將增長25%左右,其中人工智能(AI)相關的營收規模預計將同比增長一倍,還預計2025年資本支出約爲380億至420億美元(按中位數計算同比增長34%,如果與英特爾合資建廠,意味着台積電要額外拿出一大筆資金。“最後,英特爾自己的員工可能不得不適應中國台灣芯片廠現有的完全不同的工作安排,例如住在工廠附近,如果需要的話能夠在半夜隨時趕到工廠調整芯片制造進程等等。”Danely在報告中補充道。Danely領導的花旗分析團隊維持對英特爾股票的“中性”評級,並重申了他的謹慎立場,即該公司應徹底退出芯片代工業務,專注于其“核心消費電子端以及服務器端的微處理器競爭力”。Danely領導的花旗分析團隊重申予以英特爾21美元目標價。台積電與英特爾,前者在天上飛後者持續貼地作爲對比,英特爾當前股價徘徊在24.13美元附近,本周股價漲幅高達26%,主要催化劑在于美國副總統萬斯呼籲推動美國芯片産能擴張,以及最新款ArrowLake架構芯片産品CoreUltra9275HX跑分顯示性能領先于AMD等同行的競品芯片,成爲目前綜合性能最強的筆記本處理器。這家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的芯片巨頭多年來一直在努力轉型,並與台積電、叁星電子和其他全球頂級芯片代工廠進行激烈競爭,試圖從爲英偉達、AMD等長期以來競爭對手,以及爲其他科技公司代工制造中央處理器與AI芯片的帶動業務中獲利。在最近一個季度,英特爾代工業務僅僅創造了45億美元的營收規模,同比下降13%,並且其中大部分來自英特爾自己的設計部門,並且該業務持續巨額虧損,使得英特爾Q4淨虧損約1.3億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高達26.7億美元。該公司在9月宣布將爲亞馬遜(AMZN.US)旗下雲計算部門AWS制造一部分數據中心服務器芯片。全球幾乎所有5nm及以下先進制程的AI芯片由台積電所制造,叁星在該領域僅僅占一小部分,2nm級別的最先進制程芯片有望于2025年實現量産。在美國政府主導的“芯片制造回流美國”政策之下,台積電近年來赴美建設大型芯片廠,目前已經在亞利桑那州新建成了一家美國本土工廠,今年有望爲蘋果(AAPL.US)在美國芯片廠代工舊款的A系列芯片,台積電在美國的第二家工廠正在建設中,預計2028年開啓量産。台積電近期與該芯片制造商的最大客戶之一英偉達討論了亞利桑那州芯片工廠生産其Blackwell架構AIGPU的計劃。台積電目前爲全球最大規模的合同芯片代工廠商,隨着布局AI的狂熱浪潮未見降溫之勢且繼續席卷全球,其客戶英偉達以及AMD、博通等芯片巨頭,可謂市場對于AI最核心基礎設施——AI芯片的激增趨勢中最大規模受益群體。這些芯片巨頭對台積電的芯片代工合約規模激增,進而推動台積電自去年以來業績持續超預期強勁擴張,這也是台積電台股以及美股ADR股價自去年以來屢創新高的重要邏輯支撐。台積電憑借在芯片制造領域數十年造芯技術積澱,以及長期處于芯片制造技術改良與創新的全球最前沿(開創FinFET時代,並且推動2nmGAA時代開啓),以領先全球芯片制造商的先進制程和封裝技術,以及超高良率長期以來霸占全球絕大多數芯片代工訂單,尤其是5nm及以下先進制程的芯片代工訂單。
- 2025-02-14 21:59:36
美股異動 | 獲英偉達買入 文遠知行(WRD.US)盤前飙升逾96% NEBIUS(NBIS.US)漲逾10%
周五,英偉達(NVDA.US)公布了2024年四季度的13F持倉文件,在美股盤前掀起驚濤駭浪。獲英偉達買入:文遠知行(WRD.US)飙升超96%,報33.60美元;NEBIUS(NBIS.US)漲逾10%,報46.19美元。遭英偉達賣出:ServeRobotics(SERV.US)暴跌超35%,報14.80美元;SoundHoundAI(SOUN.US)大跌逾21%,報11.94美元;Nano-XImaging(NNOX.US)跌超9%,報6.83美元。
- 2025-02-14 21:41:18
出口管制拖累增長 應用材料(AMAT.US)前景黯淡?華爾街安撫市場:未來依然光明
應用材料(AMAT.US)2025財年第一季度業績超出預期,但第二季度營收展望低于預期,這導致其股價在周五盤前下挫。不過,華爾街分析師仍普遍對其持樂觀態度。KeyBanc維持對應用材料“增持”評級,並將其目標價定爲225美元。以SteveBarger爲首的分析師表示,這家芯片制造設備開發商的第一季度每股收益超出市場預期4%,營收符合預期,而對第二季度每股收益的預測中值與市場預期一致,但營收指引低于市場預期2%。該行分析師認爲,這一指引反映了行業當前緩慢演進的周期,並可能體現了公司一定的保守態度。不過,該行分析師補充道,應用材料對未來的趨勢顯得信心十足,並且其在沉積、蝕刻和材料科學領域的強大地位使其在支持前沿技術和ICAPS(物聯網、通信、汽車、電力和傳感器)客戶方面不可或缺。對于前沿晶圓代工/邏輯業務,分析師認爲,隨着行業向環繞柵極(GAA)技術節點轉型,並采用先進的內存技術以及背面供電、混合鍵合和矽光子學等新技術,其潛在市場規模(TAM)在不斷擴大。Barger及其團隊認爲,這些新架構將在提升計算性能、加快數據傳輸速度以及優化能耗效率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而所有這些對于人工智能(AI)和高性能計算(HPC)的擴展都至關重要。但該公司指出,與中國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將在2025財年造成約4億美元的影響,其中一半將影響第二財季。分析師補充道,本季度該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占比將降至約25%。Barger及其團隊指出,盡管他們正在對其模型進行適度調整,但該行的預期仍高于市場共識,並預計隨着周期的轉變以及公司在新技術領域市場份額的增加,未來業績將超出預期。Evercore同樣維持了對應用材料的“跑贏大盤”評級,但將該股目標價從250美元下調至220美元。分析師MarkLipacis及其團隊表示,應用材料第一財季的營收和利潤率均略高于預期。然而,由于中國市場營收環比下降20%,以及中國限制措施帶來的約2億美元影響,公司第二季度營收低于市場預期170個基點。Lipacis及其團隊預測,受中國限制措施影響、GAA技術加速發展、先進封裝需求持續以及ICAPS市場疲軟等因素影響,公司2025年營收將同比增長5%(較之前預期低1%)。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重申了對應用材料的“減持”評級,並將其目標價定爲164美元。以JosephMoore爲首的分析師表示,應用材料繼續交出“穩健”的業績,但其業績指引略低于市場預期。不過,該行分析師補充道,圍繞出口管制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而且保持強勁需求的成熟制程客戶也存在一定風險。美銀證券維持“買入”評級,但將目標價從210美元下調至205美元。以VivekArya爲首的分析師表示,他們重申“買入”評級的理由是——限制措施的影響早已被市場定價,且隨着應用材料全球服務(AGS)在第叁季度恢複增長,這一影響已基本消除。此外,ICAPS和中國市場的調整也已預期並可能趨于穩定或實現可控增長。該行分析師還指出,GAA、高帶寬內存(HBM)等技術拐點的大部分增長尚未顯現,他們看好公司在多數晶圓廠設備(WFE)市場中憑借多元化的材料工程組合實現份額增長的潛力,並認爲公司估值仍具吸引力。
- 2025-02-14 21:12:53
兩年來第五次虧損!Moderna(MRNA.US)步入成長“陣痛期”
Moderna(MRNA.US)周五公布了第四季度財報,盡管營收超出預期,但由于該生物技術公司繼續削減成本以及對其新冠疫苗的需求下降,該季度虧損超出預期。這標志着該公司又一個季度的成長陣痛,該公司正急于推出新産品,並從曾經繁榮的新冠業務的迅速下滑中恢複過來。財報公布後,該股周五盤前一度下跌超過4%。財報顯示,Moderna第四季度淨虧損11.2億美元,合每股虧損2.91美元,這是過去兩年中的第五個季度出現虧損。相比之下,上年同期該公司實現淨利潤2.17億美元,每股收益55美分,市場預期爲虧損2.68美元。該公司表示,季度虧損中包含約2.38億美元的非現金費用,這筆費用與終止一項合同制造協議有關。在一次采訪中,Moderna首席財務官JameyMock表示,該公司2024年全年業績最重要的收獲之一是,其成本較2023年降低了27%。到2025年底,Moderna預計其成本將比2024年減少10億美元。Moderna重申了其2025年全年産品銷售額在15億至25億美元之間的預測,其中大部分將在下半年實現。由于呼吸道産品的需求通常在秋季和冬季上升,Moderna預計上半年銷售額僅爲2億美元。據了解,該公司在1月將其2025年的銷售預期大幅下調了約10億美元,這一度導致其股價暴跌。該股今年迄今已下跌超20%。當時,Moderna指出,新冠疫苗市場競爭加劇、接種率下降、與少數幾個國家簽訂的生産合同時間安排以及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顧問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加強針接種的建議存在不確定性。Mock在采訪中表示:“如果所有這些潛在的不利因素都出現,那就會使我們業績處于預期區間的低端。”他還補充道,公司希望“應對”這些挑戰。Moderna第四季度銷售額爲9.66億美元,不到上年同期28億美元的一半,但高于市場預期的9.428億美元。該公司營收絕大部分來自其新冠疫苗,該業務銷售額爲9.2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6%,市場預期爲9.09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銷售額爲2.44億美元,國際市場銷售額爲6.79億美元。Moderna表示,銷售額下降主要是由于上年其新冠疫苗最新版本的推出時間提前,將銷售額轉移到了第叁季度。該公司還補充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該新疫苗的時間比2023年提前了叁周,這使得Moderna能夠“在第四季度之前更有效地滿足需求”。據Moderna稱,由于該公司繼續逐步終止與某些國家的預先采購協議,其新冠疫苗的國際銷售額下降。該公司第四季度的營收還包括其RSV疫苗在美國的1500萬美元銷售額,分析師預期爲1300萬美元。該疫苗于去年5月獲批,隨後在秋季和冬季面向老年人推出。這是Moderna繼新冠疫苗之後獲批的第二款産品。目前,Moderna的RSV疫苗已在美國、歐盟、加拿大、挪威、冰島和卡塔爾等國家和地區獲批用于60歲及以上人群。新産品研發目前,該公司押注于圍繞其mRNA平台打造的産品線,而這一技術正是上述兩款産品的核心技術。Moderna計劃在未來叁年內通過10款新産品的獲批來擴充其産品組合。在第四季度,Moderna提交了叁款mRNA産品以申請監管批准,其中包括其“下一代”新冠疫苗、針對新冠和流感的聯合疫苗以及面向18至59歲高危成人的RSV疫苗。據Mock稱,Moderna預計FDA將于5月就下一代新冠疫苗作出決定,並可能于6月擴大RSV疫苗的批准範圍。Moderna還在研發一款獨立的流感疫苗、與默沙(MRK.US)合作研發的個性化癌症疫苗以及針對潛伏病毒的疫苗等産品。Mock指出,其中一些産品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公布數據。第四季度,該公司銷售成本爲7.3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0%。其中包括1.93億美元的新冠疫苗未使用劑量減記費用以及其他成本。研發費用下降20%至11億美元。Moderna表示,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其新冠、RSV、流感和組合疫苗項目的臨床開發和制造費用降低,部分被其他新實驗産品的支出增加所抵消。與此同時,本季度的銷售、一般和行政費用同比下降25%至3.51億美元。這一部分費用通常包括推廣、銷售和交付公司産品和服務的成本。
- 2025-02-14 20:42:01
市值蒸發約4000億美元 特斯拉(TSLA.US)“光環”褪色?投資者還能相信馬斯克的“超級敘事”嗎?
特斯拉(TSLA.US)股價在不到兩個月內暴跌約四分之一,市值蒸發約4000億美元。然而,對于那些考慮抄底這家電動汽車制造商股票的投資者,華爾街有一句忠告:買者自負。今年以來,特斯拉在大型科技股中表現最差,在納斯達克100指數中排名倒數第叁。不過,追蹤該公司的分析師認爲,盡管股價已大幅下跌,但考慮到關鍵市場銷售狀況惡化,馬斯克旗下這家汽車制造商的股票仍然估值過高。即使特斯拉股價在過去幾天有所反彈,通過分析交易模式來預測股票走勢的圖表策略師仍持謹慎態度。這一切表明,對于那些押注特斯拉股價將像特朗普總統勝選後的幾周內那樣再度飙升的投資者來說,前景顯然喜憂參半。Fundstrat技術策略主管MarkNewton表示:“我認爲這只股票尚未觸底,可能還會有一輪下跌,可能會在未來一兩周內發生。”他認爲,該股有可能回落至美國大選後的水平,即約314美元,較當前水平下跌約12%。從去年11月初到12月中旬,特斯拉股價幾乎翻了一番,因爲投資者押注馬斯克作爲總統的重要捐助者和得力助手,會爲特斯拉打造全自動駕駛汽車的雄心掃除監管障礙。然而,其電動汽車業務的前景卻在惡化。在1月29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下調了今年汽車銷售增長的預期。隨後,本月初德國、法國、中國和加州等地的一系列慘淡銷售數據加劇了該公司股價自去年12月17日創紀錄收盤價以來的暴跌。反彈尚需時日EvercoreISI分析師ChrisMcNally表示,短期內可能也不會有實質性的利好因素推動股價反彈,比如其在研發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最新進展。他表示,在特斯拉宣布將于6月啓動其自robotaxi服務之前,“關于全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汽車的炒作不會太多”。特斯拉股票目前的市盈率爲119倍。所謂“七巨頭”(包括特斯拉在內的美國最大的七家科技公司)的平均市盈率爲30倍。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市盈率爲22倍。“該公司未來增長的預期已被大幅計入股價,”盈透證券首席策略師SteveSosnick表示,這一估值意味着公司明年收益將增長約30%。根據彙編數據,分析師平均預計2025年利潤將增長19%。Sosnick補充道:“如此高的估值意味着,任何失望或動搖信心的因素都可能導致股價在價值型買家介入前有更大的下跌空間。”這種觀點解釋了期權市場的趨勢,交易員的看漲情緒有所減弱。過去幾天,波動率也開始上升,這表明交易員開始爲防範下跌的合約支付更多費用。MillerTabak+Co.首席市場策略師MattMaley表示:“基本面仍然對股市至關重要,而這只股票的交易價格仍高于基本面預期。即便在短期內出現反彈,我們預計特斯拉股價在未來幾個月仍會走弱。”脫離基本面,特斯拉“比特幣化”盡管存在諸多悲觀情緒,仍有分析師認爲,特斯拉強大的敘事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使其在未來仍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巴克萊資深分析師DanLevy1月30日發布的研報指出,盡管特斯拉2024年第四季度的業績未達預期,但其在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宏偉藍圖,以及強大的敘事能力,使得市場對其短期業績的不佳表現顯得相對寬容。Levy指出,這種現象不禁讓人聯想到比特幣,特斯拉似乎正逐漸走向“比特幣化”,其股價與基本面的關聯逐漸減弱,而更多地受到市場情緒和敘事的影響。Levy表示,“當特斯拉爲你提供超級敘事時,誰還在乎預測呢?”這種敘事能力使得市場對特斯拉的短期業績波動顯得相對寬容。盡管特斯拉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業績表現不佳,但其在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宏偉藍圖吸引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使得投資者對其未來充滿信心。巴克萊認爲,特斯拉的持續創新和市場領導地位將使其在未來保持競爭優勢。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特斯拉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先地位使其具備了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投資者應謹慎評估特斯拉的短期波動和長期潛力,以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 2025-02-14 20:33:30
美股前瞻 | 叁大股指期貨齊跌,零售數據今晚來襲
1.2月14日(周五)美股盤前,美股叁大股指期貨齊跌。截至發稿,道指期貨跌0.28%,標普500指數期貨跌0.13%,納指期貨跌0.14%。2.截至發稿,德國DAX指數跌0.31%,英國富時100指數跌0.12%,法國CAC40指數漲0.40%,歐洲斯托克50指數漲0.17%。3.截至發稿,WTI原油漲0.70%,報71.79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漲0.81%,報75.63美元/桶。市場消息通脹恐慌過後10年期美債穩定在4.50%,下個影響市場的是今晚的零售數據?在經曆了動蕩的一周後,美國國債價格于周五趨于穩定,交易員們面臨着另一次降息可能還需很長時間的現實。美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本周早些時候上漲10個基點,目前幾乎與上周收盤價持平,爲4.29%。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幾乎沒有變化,略高于4.50%。如果今晚公布的美國1月份零售銷售數據如預期那樣因寒冷天氣而放緩,債券市場可能會在今日晚些時候獲得提振。這將激發人們對今年進一步放松政策的希望,提振對政府債券的興趣。周四,一份生産者價格報告平息了本周中期市場因消費者通脹數據過熱而感到不安的意外,美國國債已經獲得了一些喘息機會。富國銀行:美國經濟今年料強勁增長,但標普500恐難續寫叁年漲超20%“神話”。標普500指數已連續實現了超過20%的回報率,富國銀行表示,盡管仍看好整體市場,但該指數連續叁年維持如此高回報率的可能性較低。富國銀行策略師斯科特•雷恩表示,“我們是否預期標普500指數將在2025年連續第叁年創下超20%漲幅?簡而言之,並未如此預期。我們爲標普500指數設定的年終目標是6600點,這意味着從2024年12月31日收盤時算起,該指數將上漲約12%。盡管實現20%回報率的可能性很小,但富國銀行也表示,市場參與者應該保持樂觀,因爲仍預計今年經濟將強勁增長,隨着失業率保持在長期曆史平均水平以下,消費者預計消費熱情不減。美國消費者財務困境“加劇”,債務拖欠達近五年來最高水平。根據紐約聯儲的一份報告,美國消費者拖欠債務的比例在第四季度上升到近五年來的最高水平。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周四在其《家庭債務和信貸季度報告》(QuarterlyReportonHouseholddebtandCredit)中說,2024年最後叁個月約有3.6%的債務拖欠,爲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家庭債務總額(主要由抵押貸款、學生貸款、汽車貸款和信用卡余額組成)增長0.5%,達到創紀錄的18萬億美元。報告顯示,美聯儲爲抑制通脹而維持高利率已達叁年,這使得美國人在財務上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人員在報告附帶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汽車貸款是壓力的一個來源。財管行業要變天了?微軟(MSFT.US)高管:AI將徹底重塑競爭格局。微軟的一位高管表示,人工智能將爲財富管理行業帶來重大變革,該技術處理信息的巨大潛力將大大降低與老牌銀行競爭的准入門檻。微軟金融服務人工智能與生成式人工智能負責人MartinMoeller表示,人工智能整合金融數據的能力將使少數人就能提供以往需要整個銀行團隊才能完成的服務。Moeller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將重塑競爭格局。例如,人工智能將顯著降低初創企業的市場准入門檻,就像幾十年前的數字化和互聯網浪潮一樣。”自2024年初以來,瑞典支付服務提供商Klarna一直在使用微軟合作夥伴OpenAI的人工智能技術,該技術可完成700名員工的工作。特朗普關稅掀起避險狂潮!黃金逼近曆史高位,3000美元大關近在咫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下令對多個國家征收對等關稅,加劇了貿易和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隨後金價穩定在曆史高位附近。黃金交易價格約爲每盎司2930美元,有望連續第七周上漲,這將是自2020年8月以來最長的周連漲記錄。特朗普周四簽署了一項措施,指示美國貿易代表和商務部長根據各國情況提出新的征稅提案,這一過程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對等關稅將是特朗普爲解決美國貿易逆差而采取的最廣泛舉措。然而,他並未立即實施這些關稅,這或許更像是爲談判預留的籌碼,而非表明他決心貫徹到底。個股消息Roku(ROKU.US)Q4業績超預期,2026年指引樂觀有望扭虧爲盈。Roku第四季度營收增長22%至12億美元,比市場普遍預期高出5000萬美元,淨虧損從去年同期的1.042億美元縮減至3910萬美元。按每股計算,該公司虧損0.24美元,好于分析師平均預期的虧損0.40美元。到2025年,該公司預計收入將達到46.1億美元,高于彭博預期的46億美元,調整後EBITDA爲3.5億美元,高于預期的2.904億美元。該公司生産流媒體設備,並擁有一個免費的廣告支持頻道。該公司表示,第四季度用戶流媒體時長爲341億小時,較去年同期增長18%。在過去的12個月裏,ARPU增長了4%,達到41.49美元。出口管制影響銷售,應用材料(AMAT.US)Q2營收指引不及預期。美國最大的芯片制造設備制造商應用材料公司第一季不計部分項目的每股盈利爲2.38美元,市場預期爲2.28美元;營收同比增長6.8%至71.7億美元,市場預期爲71.5億美元。但第二季度營收指引低于市場預期,預計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將給該公司芯片制造設備的銷售帶來壓力。該公司公布的第二季度指引不溫不火,理由是出口管制可能影響其業務。該公司周四在一份聲明中說,截至4月份的第二財季銷售額將達到約71億美元。相比之下,華爾街的平均預期爲72.2億美元;每股盈利將爲2.30美元,符合預期。愛彼迎(ABNB.US)Q4業績超預期,預計旅行需求持續強勁。愛彼迎Q4營收爲25億美元,同比增長12%,好于市場預期;每股收益爲0.73美元,也好于市場預期。愛彼迎對2025年前叁個月做出了樂觀預測,稱在強勁的假日旅遊季節之後“需求持續強勁”。愛彼迎預計,與上年同期相比,2025年第一季度住宿和體驗預訂量的增長速度“相對穩定”。這一關鍵指標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增幅約爲8.5%(不包括閏日)。華爾街此前預計當前季度增幅爲8.3%。愛彼迎的業績表明,旅遊需求仍然保持強勁。此前,美國多家航空公司以及在線旅遊公司Expedia(EXPE.US)也發表了類似的樂觀評論。加密貨幣時代高歌猛進,Coinbase(COIN.US)Q4營收飙升130%大超預期。運營着美國最大加密貨幣買賣市場的CoinbaseQ4營收爲22.7億美元,大幅超出LSEG調查分析師一致預期的18.8億美元,上年同期爲9.538億美元,同比增長130%。Q4淨利潤爲13億美元,合每股收益爲4.68美元,大幅超出LSEG調查分析師預期的1.81美元,而去年同期爲2.73億美元,合每股1.04美元。根據StreetAccount的數據,交易收入比去年翻了一倍多,達到15.6億美元,超過了分析師預計的12.9億美元。Q4總交易量爲4,390億美元,同比增長185%。消費者交易量較上年同期增長224%,機構交易量增長176%。傳遊戲驿站(GME.US)正考慮投資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據知情人士透露,遊戲驿站正在考慮投資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受此消息提振,截至發稿,遊戲驿站周四美股盤後一度接近19%。截至發稿,該股盤前漲近8%。遊戲驿站曾在2022年推出加密錢包,允許用戶管理其加密貨幣和NFT,但由于“監管不確定性”于2023年關閉了該服務。叁位知情人士稱,遊戲驿站正在探索投資另類資産,尤其是加密貨幣。該公司也可以決定不進行投資。知情人士稱,該公司仍在考慮這對其業務是否有意義。加速AI本土化!傳蘋果(AAPL.US)擬于年中前引入國行AppleIntelligence。隨着蘋果相繼傳出與阿里巴巴(BABA.US)、百度(BIDU.US)在人工智能(AI)方面展開合作,這家iPhone制造商正加速在今年年中之前將其AI功能引入中國市場,以重振其銷售業績。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已在中國和美國組建了多個團隊,致力于爲其AppleIntelligence平台進行本地化適配,目標是最早在5月推出。知情人士表示,這一複雜任務不僅涉及軟件調整,還需要深度依賴本地合作夥伴。除了技術工程上的挑戰,蘋果在中國還面臨監管障礙。對于蘋果而言,這無疑是一項高壓任務。在中國——其美國以外的最大單一市場,蘋果的銷售額已出現大幅下滑。傳Arm(ARM.US)將推出自研芯片,已鎖定Meta(META.US)爲首批客戶。據報道稱,Arm正在開發自己的芯片,並已鎖定Meta作爲其首批客戶之一。另外,據知情人士透露,Arm已開始從授權客戶中挖角高管,以參與芯片設計工作。受此消息提振,Arm周四美股收漲逾6%。據悉,Arm首款自主研發的芯片預計最早將在夏季亮相。該芯片將作爲大型數據中心服務器的CPU平台,基于可定制化設計,能夠滿足包括Meta在內的多家客戶的特定需求,而生産可能外包給台積電(TSM.US)等專業制造商。Arm曆來以“芯片技術公司的瑞士”著稱,這一聲譽源于其在與競爭對手芯片制造商打交道時保持中立的態度。獲英偉達(NVDA.US)買入,文遠知行(WRD.US)美股盤前一度漲超120%。遭英偉達賣出,Serve(SERV.US)和SoundHound(SOUN.US)跌逾10%。重要經濟數據和事件預告北京時間21:30:美國1月進口物價指數月率(%)、美國1月零售銷售月率(%)。北京時間22:15:美國1月工業産出月率(%)。北京時間23:00:23:00美國12月商業庫存月率。次日北京時間淩晨02:00:美國截至2月14日當周全美鑽井總數(口)。次日北京時間淩晨04:00:2026年FOMC票委、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發表講話。次日北京時間淩晨04:30:CFTC公布周度持倉報告。
- 2025-02-14 17:17:30
英國經濟緊張下客戶借貸仍活躍 NatWest(NWG.US)2024年盈利超預期
英國銀行NatWest(NWG.US)2024年的盈利超過了預期,盡管英國經濟顯示出一些緊張迹象,但客戶仍在繼續借貸和償還貸款。該銀行報告其年度稅前營業利潤爲62億英鎊(7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3%,高于彭博社分析師預測的61億英鎊。CEO保羅·斯韋特表示,“市場情緒有所下降,但如果你退一步來看,你會發現一些基本面相當令人鼓舞,”“當我與企業和客戶交談時,有些行業表現良好——例如專業服務、零售業的某些方面。其他行業的情況則更加艱難,無論是休閑業還是酒店業。所以情況好壞參半。”2024年,NatWest計提了3.59億英鎊的淨減值費用,相當于客戶貸款總額的9個基點,並表示違約情況穩定。淨息差大致穩定在2.13%,因爲該銀行繼續受益于所謂的結構性對沖,使其免受利率波動的影響。由于客戶儲蓄增加,存款在年內增長了2.9%,但零售和私人銀行活期賬戶余額下降略微抵消了這一增長。與此同時,淨貸款增長了3.6%。“我們的資産質量非常強勁,”斯韋特表示。“我確實認爲有一些樂觀的理由。我們的客戶表現非常堅韌,我們在客戶群中看到良好的客戶活動水平,無論是抵押貸款還是商業貸款。”英國政府即將全部出售其NatWest的股份,這些股份是英國政府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通過救助計劃收購的。政府本周出售了更多股份,目前持有的股份不到7%。斯韋特表示,第二季度將是全面退出的合理時間表。業績指引NatWest預計2025年有形資産回報率在15%至16%之間;不包括某些項目的收入總額在152億英鎊至157億英鎊之間;貸款減值保持在20個基點以下的低水平。
- 2025-02-14 16:04:37
加速AI本土化!傳蘋果(AAPL.US)擬于年中前引入國行Apple Intelligence
隨着蘋果(AAPL.US)相繼傳出與阿里巴巴(BABA.US)、百度(BIDU.US)在人工智能(AI)方面展開合作,這家iPhone制造商正加速在今年年中之前將其AI功能引入中國市場,以重振其銷售業績。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已在中國和美國組建了多個團隊,致力于爲其AppleIntelligence平台進行本地化適配,目標是最早在5月推出。知情人士表示,這一複雜任務不僅涉及軟件調整,還需要深度依賴本地合作夥伴。除了技術工程上的挑戰,蘋果在中國還面臨監管障礙。對于蘋果而言,這無疑是一項高壓任務。在中國——其美國以外的最大單一市場,蘋果的銷售額已出現大幅下滑。國産品牌憑借自身的AI功能從iPhone手中搶走了大量客戶,因此,正確把握技術方向被視爲蘋果重振在華業務的關鍵。報道稱,蘋果與阿里巴巴合作開發了一套設備端系統,能夠爲中國市場的iPhone、iPad和Mac用戶分析和調整蘋果的AI模型。該系統將對AI輸出進行審查和過濾,以符合監管要求。百度則將負責包括視覺智能在內的一些功能,視覺智能是iPhone16上的一項新功能,能夠掃描物品並從網上獲取相關信息。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周四評論道,公司是蘋果爲此項目接洽的少數中國合作夥伴之一。他在迪拜的一場會議中表示:“蘋果在選擇合作夥伴時非常挑剔,他們希望用我們的AI爲他們的手機提供動力。”蘋果代表對此不予置評。事實上,將蘋果的AI功能引入中國市場並非易事。美國版的AppleIntelligence中有多個元素無法直接移植到中國。在美國,該平台主要包含叁種AI類型:運行在設備本身的蘋果功能、由蘋果互聯網服務器驅動的蘋果功能,以及運行在OpenAI基礎設施上的聊天機器人功能。在該市場上,谷歌(GOOGL.US)和OpenAI的技術已經整合進蘋果的視覺智能功能。蘋果還依托OpenAI爲Siri助手提供智能支持,並輔助文本生成。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功能並非都在設備端運行。在中國,蘋果將像在美國一樣使用自己的設備端AI模型,但阿里巴巴的軟件將作爲上層架構,能夠在不被用戶察覺的情況下審查敏感內容。此外,在某些情況下,AppleIntelligence需要調用外部服務器進行額外的AI處理,例如重寫大段文本時。爲此,蘋果使用了一個名爲PrivateCloudCompute的系統——依賴蘋果Mac芯片處理用戶數據的安全服務器。而在中國,蘋果可能需要一個合作夥伴來支持這一機制。目前,蘋果已使用國資背景的雲上貴州(GCBD)來運營其在中國地區的iCloud在線存儲服務。在中國以外的地區,蘋果設備目前已經具備了可在後台更新的設備端模型,但在中國,爲追上進度,這一過程將更加頻繁且迅速。新的AI系統僅適用于在中國銷售的iPhone和其他支持的蘋果設備。這意味着如果客戶在國際市場購買iPhone並帶入中國,該手機將無法使用本地的AI系統。AppleIntelligence套件的下一次更新計劃于4月隨iOS18.4一起發布。蘋果表示,該版本將包括對包括中文在內的新語言的支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語言更新與向中國引入全新平台是兩回事。